公告与新闻

您当前的位置:九游会老哥必备的交流社区 > 公告与新闻 > 行业资讯 >

接棒父辈,台农二代“大陆阿里山”再创业
发布日期:2023-05-12   浏览次数: 次

 

漳平永福高山茶园

千亩茶园里茶香四溢,连片的翠绿中,白色、粉色的樱花点缀其间,在淅沥的春雨下,整片茶园如蒙了一层轻纱,仿若仙境……这是“大陆阿里山”——漳平市永福镇中的一景。

2006年5月,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(下简称“漳平台九游会老哥必备的交流社区创园”)正式创立,自那时起,一拨拨台商农民陆续到此,投资办厂,种植高山茶。迄今为止,园区入驻台资企业66家,其中高山茶企业48家,年产茶叶1600多吨,产值7.2亿元,常住台商农民500多人。

如今,永福这个大陆的“阿里山”,不仅吸引来了老一辈台商农民,不少台农二代也接过了父辈的茶业,在此扎根。据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统计,目前共有61名台农二代和台湾青年在这里生活、就业、创业。

随着今年2月台盟中央在此设立的“台湾青年产业融合创业示范基地”揭牌,吸引台湾青年来此创业成了漳平台创园新的发展方向。

台农二代,今年计划茶叶直销海外

在永福镇九德农场,此前由于雨水较多,采茶工并未上山采茶,茶厂也还没有开工。“现在进入5月了,再过几天就是采春茶的时候,大伙又得准备忙碌一场了。”九德农场总经理杨咏安看着屋外的细雨,笑着说。

杨咏安是名90后,也是位台农二代。目前,他的茶园有2000亩,年产茶叶10万斤,年产值2000万元左右。

2007年,杨咏安的父亲杨瑞腾来到永福,做起了水果种植,“我父亲也算是第一批到永福的台农之一”。因为父亲的缘故,杨咏安很早便来到大陆,并对农业生产产生强烈的兴趣。他曾在台商李瑞河创办的天福茶学院学习,毕业后又进入福建农林大学学习,学习的专业均与农业相关,“学过茶知识,也学过园艺”。

在校学习期间,杨咏安是产学结合。他一边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,一边在父亲的茶厂学习生产。在校学习期间,他还通过考试,成为国家级高级评茶员。2014年,24岁的他接了父亲的班,成为九德农场的总经理。

与父辈相比,杨咏安的思维更加活跃,学习能力也更强。“父亲那一辈认为只要把茶种好就行,而我们现在不仅要种好茶,还要会包装会营销。”杨咏安说,今年他计划将自家的茶业从大陆直销海外,“以前都通过台湾转销,今年我们想自己直接销往日本、欧洲,扩大市场”。为此,杨咏安最近正忙于学习税率、通关等相关知识,“要学的太多了,真的是学无止境”。

园区支持,设立台湾青年融创基地

据漳平台创园管委会统计,园区像杨咏安一样的台农二代共有23位,而入驻台创园的台湾青年则有38名。这些青年人中,担任总经理、副总或高管职务的有近20名。

漳平台创园经过10多年的发展,台二代、台三代不断涌现,台湾青年在漳平台创园的新一轮创业正蓬勃兴起。

为了吸引包括台二代在内的台湾青年来此就业、创业,漳平台创园采取多项措施,推进台湾青年创业工作。据台创园管委会联络服务科科长张海斌介绍,为了吸引台湾青年来此学习与交流,园区组织了各种培训班,“如闽台智慧农业合作交流培训班、农产品电子商务研习班等,组织像杨咏安这样的台湾青年入班学习。”

2016年11月,漳平台创园成为台湾高校学生农业教学实践基地,园区多次组织台湾高校学生来园区进行教学实习。目前,福建龙岩两岸台湾青年农民创业交流协会也正在筹办中,今后协会将集中服务在园区创业就业的台湾青年及青年农民,加强两岸青年农民的沟通互动,增进双方交流合作。

今年2月,台湾青年产业融合创业示范基地揭牌。“这次揭牌将台创园青创氛围推向了高点,园区将以此为新的起点,完善基地规划建设,设立专门机构,推动更多两岸青年入驻台创园创新创业。”张海斌说,漳平台创园将研究出台扶持措施,重点扶持创业基地建设、协调金融部门给予融资支持、加大创业项目扶持力度,鼓励和支持优秀台湾青年人才前来创业。

(责任编辑:罗晓燕)

 ICP证: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关于我们 / 公告与新闻 / 产品服务 / 业务指引 / 会员服务 /